2001年12月云岡石窟被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云岡石窟距今已有1,500多年的歷史,始建于公元460年,由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?,F存的云崗石窟群,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,分為東、中、西三部分。石窟內的佛龕似蜂窩密布,大、中、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貼在云岡半腰。東部的石窟多以造塔為主,又稱塔洞;中部石窟每個都分前后兩室,主佛居中,洞壁及洞頂布滿浮雕;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,修建的時代略晚,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后的作品。
整座石窟氣魄宏大,外觀莊嚴,雕工細膩,主題突出。石窟雕塑的各種宗教人物形象神態各異。在雕造技法上,繼承和發展了我國秦漢時期藝術的優良傳統,又吸收了犍陀羅藝術的有益成分,創建出云岡獨特的藝術風格,對研究雕刻、建筑、音樂及宗教都是極為珍貴的寶貴資料。
石窟依山而鑿,東西綿延約一公里,共有大小石窟53個,佛雕51000多尊,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,與敦煌千佛洞、洛陽龍門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。